王绘春王仁君高晓攀典籍里的中国孔子《论语》剧本台词

(春秋末期 鲁国)

弟子一:子贡为何还没回来。

孔伋:诸位先生久等了。

大家伙:不急不急。

冉求:夫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听他讲学的机会越来越珍贵。

冉雍:我们之前约定把夫子的言行都整理记录下来,大家都带来了吗。

卜商:我带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言偃:我也带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很难做到,我有时碍于颜面,不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曾参:这是夫子在教我们为学之道。

弟子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也很难做到。

有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弟子三:不学礼,无以立。

冉求:这个有道理,不懂礼之人便无以立身于世。

言偃:无以立身为人。

冉雍:这是夫子在教我们为人之道。

颛孙师:政者正也,之帅以正,孰敢不正,这是夫子在告诉为官从政者,正人的关键在于先正己。

言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曾参:这是夫子在教我们为政之道。

端木赐:为学,为人,为政,正是夫子传授之道。

大家伙:子贡,子贡,子贡。

冉雍:你可算是赶回来了。

端木赐:回来了,回来了。

冉雍:旅途辛苦,快坐。

端木赐:好。

——中间部分——

撒贝宁:此人名叫伏尔泰,是在您两千多年之后,法国的一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论语》的思想启发了伏尔泰。

伏尔泰:《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座右铭。

撒贝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思想在十八世纪末,还曾被写进法国的《人权宣言》,但是《论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远不止于此,《论语》的思想传到了朝鲜,韩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等很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论语》在全世界有四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在2019年,法国把他们在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的法文版原著作为国礼送给了中国,您和您的学生当年周游列国,现在《论语》带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智慧周游世界了。

端木赐:确实没有想到,《论语》影响了那么多人。

撒贝宁:正如夫子所言,德不孤必有邻。

孔丘(老年):德不孤必有邻,感谢撒君,让我知道这些。

撒贝宁:这是我们后世读书人的荣幸。

孔丘(老年):颜回,仲由,你们要是在该多好。

端木赐:夫子他一直给子渊兄和子路兄留着位置,我经常在想,如果我们可以回到刚刚拜夫子为师的时候,回到年轻的时候,那该多好啊。

孔丘(老年):那时,我年轻,你们更年轻。

端木赐:弟子拜见夫子,夫子。

孔丘(中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颜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认识一下,在下颜回,字子渊。

端木赐:子渊。

仲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下仲由,字子路。

端木赐:子路,刚才多有得罪。

孔丘(中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大家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丘(中年):从今日起,我们就一起学习吧。

大家伙:谨遵夫子教诲。

孔丘(中年):今日有几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

大家伙:弟子谨记。

孔丘(中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家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丘(中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孩子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丘(中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大家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丘(中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家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丘(中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大家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丘(中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大家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丘(中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家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言语和行事的一本书,也记有少量孔子弟子的言论。《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几本的一本书。

《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论语》中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智慧,早已沉淀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完)

注:本文来自《中文台词网》逐字整理,如有错误请指正。如需整理台词Word完整版,请致电13903005021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获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