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剧本

铜蛋子小传(十)

  走出磨道的闲话   三十多人的知青新建队,一个锅里刷稀稠,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的伙食就需要预备三四十斤粮食。自力更生,自己种的,自己收获的麦子和玉米,都需要加工成面粉,或者麦仁,或者玉米仁。今天必须预备明天吃的粮食,明天预备后天的;以此类推,这是新建队知青必需的日常生活。有时候,一天准备两天的……   这天早饭后,赵队长在上工前吩 …

铜蛋子小传(八)

  新建队的四合院新房完工了,大队的电工也为新房接上了电线安装了电灯。所有知青搬进了新房,三人一间,安置完毕,大队通知今晚上全村通电!伏牛山区的夏天,天黑得晚,知青们吃过晚饭,童心亮在新建的四合院子里吹起了竹笛,王春生拉起了二胡,胡铭桃弹起了秦琴,张金林敲起了脸盆,曹建忠敲起了碗筷;女生李俊霞亮起来清脆婉转的嗓门……只盼全村通电的光明时刻快快到来。   突然 …

铜蛋子小传(七)

  童心亮等三十六个同学轮换着在各个生产队体验生活,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公社管理知识青年的干部魏公保召集大家开会说:县知青办指示,大家成立一个知识青年新建队,现在,大家住的房子还是大队的办公室,从此以后,大家要向贫下中农代表学习,自力更生,从一无所有开始,自己打墙,自己拓坯,自己烧砖,自己烧窑,自己建房住;自己种地打粮食,收庄稼,自己动手有饭吃。建房需要木材 …

铜蛋子小传(六)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一群知识青年扛着撅头,沿着簸萁山上下坡的小路,一边唱着歌,一边兴高采烈地下山走来……   簸萁山是伏牛山最西边缘的小山,童心亮他们在贫下中农代表赵队长还有赵自力的带领下,刚在簸萁山坡上开了一片荒地,山地石头多,不易生长庄稼,准备在这片荒草地上种上苹果树,办个林场;今天天气闷热闷热地,山坳里没有一点 …

铜蛋子小传(五)

  一九七一年三月九日上午九点,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解放牌汽车浩浩荡荡地向伏牛山区途中,天空飘起来大团大团的雪花,和汽车车厢上火红的大幅标语映衬下,给童心亮的脑海里留下来深刻的记忆。幸亏雪花越下越小,丝毫不影响汽车继续前进的速度。汽车路径舞阳县,叶县,到达鲁山县境内张国营公社时,留下了几辆汽车同学;到达张良公社时,也留下了几辆车的同学,最后到达马楼公社 …

铜蛋子小传(四)

  铜蛋子到沙河市上第一高中,报了到时,认为自己的名字太庸俗,父辈没有文化,起的名字越俗气,能长大成人。就把名字改成童心亮。说是继续上学,深造,可是,文化课,数学课,函数课上了一些,但,大多时间还是以复课闹革命为前提,深挖洞,广积粮,在学校院子里,同学们一起挖了一条防空洞;农忙时节,下乡支援麦收秋收两次。   童心亮记得最深的是学校组织大家到郾城农科所参加劳 …

铜蛋子小传(三)

  铜蛋子出生在沙河市,蜿蜒曲折的沙河与澧河交界处之岸边,是他的家园。美丽的沙澧湾环抱着沙河小城重点中学,朗朗的读书声时而从校园荡漾出来,此起彼伏,紧挨着校园的南边就是他家的小院。离学校很近,徒步十分钟就能走进教室,然而,他考上市里的重点中学,必须吃住在学校。当然,能考上重点中学也是他的光荣和自豪。白天在一个教室读书,夜晚在一个宿舍睡觉,好有风趣。记得一个叫 …

铜蛋子小传(二)

  饥与渴   铜蛋子一行从首都北京归来以后,见到同学就和她们分享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时刻,满有信心地希望重新回归到温馨的教室开始学习生活,然而,学校里哪里听得到老师的讲课声和学生的读书声?只见三三两两的红卫兵在写大字报,贴大字报,对抄写大字报毫无兴趣,有时候只是应付差事而已。   铜蛋子从小喜欢看书,平时妈妈给的早点零花钱,他都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买些连环画书 …

铜蛋子小传(一)

  1966年6月,沙河市第二中学的初中生铜蛋子刚满十六周岁,大街上出现了破四旧立四新游行的红卫兵队伍,三年的初中寒窗生活即将完毕,初中毕业考试刚刚考完,学校停止上课,打倒走资派张胜斌(校长),誓死保卫曲佰云(主任),学校形成了两个对立派,一个造反派,一个保皇派。铜蛋子还是个孩子,参加哪个派别呢?不知道该走那条路……   由于铜蛋子出身贫穷家庭,家里姊妹五六 …

费德尔山庄(下)

  9   正在这时,一名警察从外面进来,附在雷斯垂德的耳边说话。   别遮遮掩掩的。雷斯垂德说:大声点,福尔摩斯先生不是外人,他们是我请来破案的。   报告警长,我们在湖边发现了重大线索!那个警察果然大声报告。   有人在那边吗?雷斯垂德问道。   那人说:有的!一个警队的人马全部去了湖边。   那么走吧,我们去湖边,大家的动作都快点,赶紧!雷斯垂德说完, …